文本内容:
地震的基本知识■教案课程章节地震的基本知识
8.1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理解震级、地震烈度的概念;2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目标和设防标准教学重点、设防标准难点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产生的原因、分类;震级和抗震烈度的定义及关系;1教学内容地震震害;2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抗震设防分类及标准3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原因和分类L地震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天然地震地壳中岩层发生的断裂或错动,火山爆发,熔岩塌陷等原因产生地震、震源,震中和震中距的定义,地震能量的传播,震源深度分类;
2、地震震级的定义,地震震级和地震释放能量之间的关系;
3、地震烈度的概念,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4
二、地震震害地震发生时及发生后,将引起人们有振动感觉,心理上恐慌;、人工12结构物的破坏;、物体和自然界状态的变化3教学过程地震的破坏分为()地表破坏;地裂缝、喷砂冒水(饱和砂土液化现象)、河岸和陡坡滑1坡等;()建筑结构的破坏结构丧失整体性(建筑整体倾覆倒塌)、强度破坏2(梁、柱构件局部损坏),地基失效(基础不均匀沉降)()次生灾害管道、供电线路破坏,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核物质容3器的破裂,并造成的水灾、火灾、污染、瘟疫等严重灾害
三、抗震设防目标、设防分类和标准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小震、中震、大震的概念;抗震设防分类甲类建筑(特殊设防类),乙类建筑(重点设防类)、丙类建筑(标准设防类)、丁类建筑(适度设防类)、按《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建筑使用功能重要性分为几类?1GB50223-2008课后习题、我国抗震设防目标是?2学习参考资
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料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