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3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与微生物检测》课程大纲第一部分感染防控概第二部分微生物检测第三部分感染控制实第四部分感染控制管论技术践理
1.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7.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8.标
17.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
2.医疗机构感染的流程与原本运送和保存注意事项
9.微措施
18.个人防护装备的正因
3.医疗机构感染的主要病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及要确使用
19.手卫生在感染控原体
4.医疗机构感染的常见求
10.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流制中的重要性
20.医疗废弃表现形式
5.医疗机构感染的程
11.细菌培养的基本方法物的处理原则
21.医院消毒诊断方法
6.微生物检验在感
12.常见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与灭菌的基本要求
22.医院染控制中的作用
13.耐药性检测的意义和方法环境管理的重点内容
23.医
14.病毒检测的基本方法
15.疗机构内部感染控制制度
24.真菌检测的主要方法
16.临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判读职责
25.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工作的流程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保障患者安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疗机构声誉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医疗效率医疗机构感染的流程与原因传染源1患者、医护人员、环境等传播途径2空气、接触、血液、体液等易感人群3住院患者、医护人员等医疗机构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细菌病毒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大肠杆菌等等真菌念珠菌、曲霉菌等医疗机构感染的常见表现形式呼吸道感染外科感染血液感染肺炎、支气管炎等伤口感染、术后感染等败血症、脓毒症等泌尿道感染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医疗机构感染的诊断方法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查,包括-微生物培养-抗生素敏感试验-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病原体鉴定耐药性检测明确感染病原体种类指导合理用药1243感染控制效果评估流行病学调查评价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追踪感染源,控制疫情蔓延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严格无菌操作及时送检,避免标本污染准确填写标本采集单标本运送和保存注意事项使用专用容器,避免泄漏标本应尽快送检,避免过度保存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等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及要求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细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菌鉴定仪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流程标本采集严格按照规范采集标本标本运送及时将标本送至实验室标本处理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接种培养鉴定对分离的细菌进行培养和鉴定结果报告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至临床细菌培养的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细菌种类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接种标本将标本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进行培养观察结果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进行初步鉴定常见细菌的分类与鉴定1形态学观察,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2生理生化特性,如氧化酶、硫化氢、凝固酶等3血清学反应,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4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基因测序等耐药性检测的意义和方法意义方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纸片扩散法-琼脂稀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E-test病毒检测的基本方法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测,如中和试验、ELISA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基因测序等免疫荧光技术真菌检测的主要方法真菌培养显微镜检查,观察真菌的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基因测序等血清学检测,如沉淀反应、凝集反应等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判读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标本来源和采集方法判断细菌的定植还是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环境管理隔离措施合理用药患者教育微生物监测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穿脱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装备手卫生在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减少手部携带的病原体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分类收集安全包装及时运送无害化处理医院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消毒灭菌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灭菌设备医院环境管理的重点内容空气质量管理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通风换气病区清洁医疗机构内部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工作职责感染控制工作流程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感染控制培训制度感染控制工作考核制度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职责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和计划监督和评估感染控制工作协调各部门的感染控制工作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处理感染控制事件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工作的流程识别风险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措施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实施措施将防控措施付诸实践监测评估监测感染发生率,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防控措施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培训的内容感染控制知识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手卫生医疗废弃物处理消毒灭菌隔离措施感染控制工作流程感染控制相关法规微生物监测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环境监测,如空气、物体表人员监测,如医护人员的手面、水质等部、鼻腔、咽喉等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性变化院内感染暴发的调查与处理调查1确定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控制2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处理3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新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制定识别潜在风险制定应急措施,包括人员、物资、信息等方面的准备建立沟通机制进行演练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标准定期进行质量评估持续改进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工作的评估感染发生率耐药性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人员培训情况感染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国内外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经验学习先进经验,借鉴成功案例关注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提升感染控制水平总结与展望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感染控制技术也将不断革新,我们要积极拥抱变化,迎接新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