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2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基本条件1抗病性
1.1秆锈接种鉴定需为抗病类型
1.
1.1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田间秆锈病发病率为0%根腐病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根腐病三年接种鉴定可仅有一年级感
1.
1.24病,另外两年抗性鉴定须中感及以上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两点叶部和穗部感染判定为中感及以下的感病植株<,或单点叶部和穗10%部感染判定为感病及以下的感病植株<15%赤霉病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赤霉病三年接种鉴定可仅有一年级感
1.
1.34病,另外两年抗性鉴定须中感及以上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赤霉病田间发病率两个试验点判定为中感及以下的病穗率<,或单个试验点鉴定为中感及以8%下的病穗率<15%散黑穗病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
1.
1.4种散黑穗病田间发病率<03%叶锈病、白粉病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
1.
1.5试验的品种叶锈病和白粉病田间发病率两点叶部和穗部感染判定为中感及以下的感病植株<或单点叶部和穗部感染判定为感病及以下的感病植株<010%,15%无检疫性病虫害
1.
1.6抗倒性
1.2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正常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两个试验点倒伏级别之级,倒伏面积或一个试验点倒伏级别级、倒3230%,N4伏面积的停试停审230%生育期
1.3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生育期不晚于对照品种天4纯度
1.4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田间纯度需>
99.5%一致性和真实性
1.5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指纹检测差DNA异位点数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个W2DNA24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个的,需进行田间小DNA=3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分类条件2局)产稳产品种
2.1丰产性、稳产性
2.
1.1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有效试验点数不低于
23.0%,增产试验点比例2/3260%品质
2.
1.2籽粒容重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面粉湿面筋含量277014%,(水分基)、面团稳定时间分钟且<分钟
14.0%
230.0%
23.07绿色优质品种
2.2节水、节肥、抗旱、抗赤霉病、抗穗发芽品种221抗赤霉病品种接种鉴定每年都达到级以上,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2量比对照平均增产,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20%
20.0%260%节水品种节水指数>且节水试验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
0.8平均增产,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20%
20.0%260%节肥品种在比常规施肥量减少以上试验条件下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20%验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20%N
0.0%例之60%抗旱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级以上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2照平均增产,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o20%
20.0%260%抗穗发芽品种小麦抗穗发芽性检测结果高抗级别,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增产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的试验点比例
20.0%,
20.0%260%优质专用品种丰产性、稳产性
2.
2.
2.1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有效试验点数不低于20%达标试验点比例2/3,260%品质
2.
2.
2.2强筋品种籽粒容重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湿面筋含
277014.0%,量(水分基)、吸水率、稳定时间分钟、最大拉伸阻力14%
230.5%N60%
210.0(参考值)>拉伸面积,其中有一项指标不满足,但可以满Rm.E.U.450,NlOOcnrV足中强筋的降为中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籽粒容重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湿面筋
277013.0%,含量(水分基)、吸水率、稳定时间分钟、最大拉伸阻14%
228.5%258%
27.0力(参考值)>拉伸面积,其中有一项指标不满足,但可以满Rm.E.U.
350.280cm2足中筋的降为中筋小麦中筋小麦籽粒容重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湿面筋
2770212.0%含量(水分基)、吸水率、稳定时间分钟、最大拉伸阻14%
224.0%255%
23.0力(参考值)>拉伸面积Rm.E.U.
200.250cm2弱筋小麦籽粒容重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湿面筋
277012.0%含量(水分基)<吸水率<、稳定时间<分钟,达不到弱14%
24.0%,55%
3.0筋要求的也为中筋小麦审定时不采取平均值,由专业委员会根据两年品质分析结果,选择综合数据较高的一年结果作为审定依据特殊类型品种
2.
3.1耐盐碱小麦耐盐性鉴定结果为不低于级的品种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比对照增产,且每年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
23.0%
22.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
22.0%
22.0%20%260%冬小麦品种
2.
3.2冬小麦审定标准参照春麦审定标准执行,具体试验方法由小麦专业委员会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