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年二十四节气时间一览表2025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瑰宝,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年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农历时间和阳历时间的详细2025罗列-Hj阳历时间农历时间气正月初年月日20252322:10:13六春正月廿2025年2月18日18:06:18雨水年月日20253516:07:02惊蛰二月初六二月廿2025年3月20日17:01:14春分年月日20254420:48:21清明三月初七三月廿2025年4月20日3:55:45谷雨年月日20255513:56:57四月初八夏小年月日20255212:54:23四月廿四满年月日20256517:56:16芒种五月初十五月廿年月日202562110:42:00夏至六六月十2025年7月7日4:04:43小暑下阳历时间-H-农历时间气大六月廿年月日202572221:29:11暑八闰六月年月日20258713:51:19秋十四处七月初年月日20258234:33:35暑--白七月十年月日20259716:51:41露六秋八月初年月日20259232:19:04分寒八月十年月日20251088:40:57露七霜九月初年月日2025102311:50:39降—立九月十年月日202511712:03:48冬八小十月初年月日202511229:35:18雪--大十月十年月日20251275:04:20雪八冬冬月初年月日2025122123:02:48至__小冬月初年月日(注小寒实际已进入年,但按20261516:22:532026节气归属列于年末)寒六2025大腊月初年月日(注大寒同样已进入年)20261209:44:392026寒4(注以上时间均为北京时间,且由于农历与阳历之间存在差异,部分节气的农历日期可能因年份不同而有所变动)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重要时间体系,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从立春到立夏,从芒种到冬至,每一个节气都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智慧总结在现代社会,虽然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二十四节气依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