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热点强化练五世界贸易通道的改变一一从区域市场到世界市场
一、选择题
1.《管子》一书建议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记载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B.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C.区域间长途贸易不断兴起D.加大“关市之征”成为共识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便关市”“去关市之征”等内容都说明白各国政要向政府建议,要在本国范围内削减关卡、降低税率使国内贸易更加便利这些建议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遍的经济思想,顺应当时商业的发展对于国内统一市场的需求,反过来又促进了区域性统一市场的形成,为后来政治的统一创建了条件,故本题选择B项
2.明代谢肇湘《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谓之“赶集”……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由此说明草市()A.起先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C.起先突破时空的限制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答案B解析草市起先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是在唐朝,故A项错误;“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表明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故B项正确;起先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宋朝的市,故C项错误;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24•榆林一模,3)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拓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旺盛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明朝,当时商品经济发达,中外贸易兴盛,这是该现象出现的根本缘由,故选C项;A、B两项仅是该现象出现的条件,不是根源,解除明朝中后期虽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白银的大量流入是因为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使然,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亦是根源于商品经济的高度旺盛,故D项错误
4.(2024•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5)据史料统计,16世纪初中国金银比价是16,欧洲是112,日本是110o据此推论正确的是()A.清朝初年中国商品经济发展B.推动了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C.新航路开拓致金银汇率波动D.刺激了中国白银货币化发展答案D解析16世纪处于明朝时期,故A项错误;中国海禁政策的实施,与材料金银比价无关,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金银比价的不同是新航路开拓导致的,故C项错误;材料金银比价反映出明朝银价较高,受利益的驱使,日本、欧洲白银被大量运往中国,刺激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5,明代《天下水陆行程》记载了以北京、南京为中心的114条全国水陆路程,其中苏、杭等地的记载最为繁密,还载有各地山川、市场、物产、旅社、船只、风俗、盗贼等内容据此推断,作者编写此书旨在()A.为官府汇总民情奏报B.为藩国支配朝贡路途C.为游士介绍旅游资源D.为商贾供应行程指南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与材料中“全国水陆路程,其中苏、杭等地的记载最为繁密,还载有各地山川、市场、物产、旅社、船只、风俗、盗贼等内容”相符,故D项正确
6.1573年,菲律宾省督拉米沙礼斯报告西班牙国王说,西班牙也好,墨西哥也好,所能输出到中国去的货物,“没有一样不是中国所已经具备的所以,对华贸易必需向中国输送白银”由此,可得()A.中国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B.中国商品经济日益旺盛C.西班牙和墨西哥的经济走向萧条D.西班牙丢失了海上霸权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外政策,故A项错误;西方商品“没有一样不是中国所已经具备的所以,对华贸易必需向中国输送白银”说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达,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西班牙和墨西哥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丢失,故D项错误
7.(2024・怀化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7)新航路开拓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这反映了()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起先解体C.中国商品满意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D.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答案C解析依所学,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促进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鸦片斗争后,小农经济起先解体,故B项错误;据材料“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地流入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手工产品竞争力强,满意西、葡的市场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成为西、葡的白银流入国,而不是强调西、葡两国的贸易伙伴地位,故D项错误
8.(2024•乌鲁木齐一模,17)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始终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A.新航路的开拓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世界市场的形成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为推动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推动世界走向一个整体,源于新航路的开拓,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资木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B项错误;其次次工业革命完成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故D项错误
9.(2024•太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1)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答案C解析葡萄牙不是香料的原产地,故A项错误;B项夸大了材料中“佛罗伦萨商人被迫亏本出售胡椒”的影响,故B项错误;随着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葡萄牙香料卖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导致供应量增加,价格下跌,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商业革命”,故D项错误
10.(2024•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7)据记载,新航路开拓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从材料“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该贸易体系涉及了欧洲、美洲和亚洲,反映出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故B项正确
11.1502~1505年,阿拉伯商船在印度洋的香料运载量从平均每年的350万磅骤减为不足100万磅威尼斯商人于1504年驾驶商船前往贝鲁特和亚历山大购货时,突然发觉市场上竟然没有香料出售出现上述现象的缘由是()A.葡萄牙基本垄断了印度的香料贸易B.新航路的开拓导致传统商路没落C.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香料的贸易通道D.印度遭到殖民侵略,香料生产被限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时间可知此时是新航路开拓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葡萄牙主要开拓到达亚洲与非洲的航路,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葡萄牙渐渐限制了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限制了香料的生产与贸易,因而会出现材料中现象,故A项正确
12.(2024•黄石高三9月调研,17)英国学者霍普金斯和布朗经探讨将1451年至1475年期间的一般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指数确定为100o到了1555年,价格平均指数已达270,1570年上升到300这一时期英国物价飞涨的缘由是()A.东方商品的输入B.价格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开展D.美洲农作物引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451年至1475年期间的一般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指数确定为100到了1555年,价格平均指数已达270,1570年上升到300”,结合所学,是新航路开拓后,东西方加强贸易往来的影响,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24•衡水金卷考试模拟卷三,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物产,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甚至还有一些如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是,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调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其次个阶段,大致自清朝初年至其覆亡止此一时期,虽然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一一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材料二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战胜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头,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确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袤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异同答案
(1)西汉到明初中国处于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地位;中华文明通过自然辐射影响周边;中国政府大多实行主动开放的对外政策而明清时期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或被迫开放的看法;西方国家主动来华,西学东渐历程渐渐加深,西方侵略中国⑵同均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先进文明异“丝绸之路”为中国处于主动地位,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但始终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西方为中心,各国通过武装拓殖、争夺霸权,强制输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14.(2024•黄冈高三元月调研考试题,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00〜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r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贡德•州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依据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评析材料中关于151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世界白银流向的观点绽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不例观点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有一部分从欧洲流向亚洲,特殊是中国评析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缘由是新航路开拓及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殊是中国,缘由是中国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对外国有吸引力,使中国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解析左边的图呈现的白银的流向美洲流向欧洲,之后流向亚洲;右侧则是突出在同时期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突出地位以及其汲取白银的实力,并陈述缘由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