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第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33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4•湖北武汉高三模拟)下面是两幅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女神》画像这种变更()A.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B.确定了人的现实价值C.标记着理性时代的到来D.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解析第一幅画人物极其相像,表情呆滞,是中世纪的作品;其次幅人物形态各异,表情生动,充溢活力,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强调人的作用,确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标记着理性时代的到来,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B
2.(2024•广东深圳调研)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一般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C.地理大发觉变更了人们的观念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解析15世纪是文艺复兴在欧洲深化开展的时期,欧洲人流行写自传体现了人对自我价值和个人人生经验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深化人心,故B项正确答案B
3.(2024•哈师大附中月考)假如推断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否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依据的主要原则应当是()A.画“所见”的而非“所想的”B.画“活人画”C.用色调对比表现画面的庄重感D.以宗教为题材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激励人们追求“现实”A项体现了求实的风格,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A项正确答案A
4.(2024•广东韶关调研)现代学者称达•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备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探讨等方面均取得了宏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达•芬奇()A.创立了以试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B.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C.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D.成为时代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解析伽利略创立了以试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而且依据材料“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探讨等方面均取得了宏大成就人体解剖、机械探讨等又都偏重科学领域,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以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为特征,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达・芬奇在科学领域尚不能称之为巨人,故D项错误答案B
5.(2024•湖南衡阳三模)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志向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A.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B.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干脆结果C.根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世风日下D.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干脆影响解析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天主教会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追求特性解放,所以“情人把他带进‘天堂“用诗句描述了志向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都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有力回击,带有人文主义色调,故B项正确答案B
6.(2024•四川绵阳三模)“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见最有可能出现于()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法国革命时期解析题干中“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符合宗教改革中“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B
7.(2024•山东临沂模拟)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一一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生而同等”C.“与上帝干脆对话”D.“主权在民”解析欧洲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与上帝干脆对话”,推翻了欧洲封建精神权威,解放了人们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
8.(2024•安徽合肥调研)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C.教会势力的演化D.市民阶层力气的变更解析西欧王权在中世纪受到天主教会的压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通过A.世俗王权的演化宗教改革加强了中心集权,接着又因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遭到各种革命的打击,故A项正确;西欧资产阶级兴起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
14、15世纪,故B项错误;教会势力在中世纪应当是鼎盛时期,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主要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发展的,故D项错误答案A
9.(2024•河北唐山调研)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明显,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J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B.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C.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D.提倡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要是打击教皇的地位,不是摆脱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世俗权力和教会的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得出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
10.(2024•全国高考预料)“全部的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当保留假如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他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实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该材料实质反映了()A.简化信教仪式的举措B.否定宗教的思想C.新经济因素的时代诉求1).启蒙时代的到来解析简化宗教仪式的举措是材料内容干脆表现,不是材料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唯有礼拜日应当保留”,可知没有否定宗教,故B项错误;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可知简化宗教节日实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故C项正确;启蒙时代强调理性,否定封建特权,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
11.(2024•北京东城模拟)以下是16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i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样时,人们才i有必要听从”|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行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行取乎?又何必特地学孔子I而后为正脉也”A.挑战权威B.否定神性C.崇尚理性D.提倡民主解析马丁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判,李贽对孔子权威进行批判,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虽然对天主教教义不满,但是并不否定基督教的信仰,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不否定基督教的信仰,并非崇尚理性,故C项错误;无论是马丁•路德还是李贽都没有提出民主的思想主见,故D项错误答案A
12.(2015•湖北八校联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探讨上帝的旨意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D.二者对待神的看法不同解析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说明利用世俗力气反对封建神权,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说明利用宗教手段反对封建神权,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不属于“追求的手段”,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探讨上帝的旨意是追求内容不同,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封建神权,但没有反对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24•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试验中学调研)(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但丁提出,神学家们以太阳和月亮比拟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认为月亮本身没有光,而只是太阳光的反射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丁反对说,第一,上帝先创建日月,然后才创建人类政权是为医治人类的罪孽恶疾而设,是上帝在创建人类之后设立的上帝并没有在创建日月的时候便创建政权,把政权与教权比拟为日月是不恰当的其次,即使这一比方短暂可以成立,但月亮必需汲取太阳的光辉是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和功能是另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不依靠太阳,它的功能及其功能的行使也不依靠太阳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需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驾驭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从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气的起源教会不行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而世俗帝王,如康斯坦丁大帝,把王权赠与教会,实属无效行为一一摘编自张小平《评但丁〈论世界帝国〉中的法律思想》材料二李贽对当时程朱理学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大加鞭挞,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行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行取乎?又何必特地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人人都是圣人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意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当时许多卫道士对他是恨之入骨了——摘编自陈欣雨《李贽经学批判及反理学思想探讨》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但丁和李贽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的相像之处及其各自的历史价值(17分)解析第
(1)问,从材料一“但丁提出……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知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是反对教权至上;从“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需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可知但丁观点是世俗权力不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从“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驾驭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从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气的起源教会不行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可知但丁观点是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别(政教分别)第
(2)问,第一小问,结合但丁所处的中世纪后期和李贽所处的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总结二者背景上的相像之处;其次小问,结合但丁、李贽思想主见的进步意义归纳二者的历史价值答案
(1)观点反对教权至上;世俗权力不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别(政教分别)
(2)相像专制政权(或教权);文化压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价值但丁思想打击了教会势力,推动近代人文思想的发展;对后来的宗教改革有深远影响;提出政教分别原则,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李贽思想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14.(2024•山东临沂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往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郭氏日“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遂入门,躬绩养老姑郑允桓最终病殁于安南“允(桓)子归,宜娘抚之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据(清)《泉州府志》材料二从前有一条严酷的法律,妇女犯通奸罪,一律活焚美貌多情的菲莉芭在法庭上受审时,却神色从容,夸夸其谈,以满意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原来是个犯妇,反而成了控诉者,指责法律对于妇女的不公允她不但逃过了惩处,而且那条残酷的法律,经过她的指责,从今作了修改——据《十日谈》从两则材料中提炼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12分)(要求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解析找准立论探讨角度,做到观点显明,阐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答案可以从背景、缘由、立场和影响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角度一材料一发生于封建专制和礼教盛行的明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以礼杀人,压制人性材料二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提倡思想自由,为资产阶级服务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政治经济所确定角度二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女性地位较低,共同缘由是法律的规定,如中国王朝的提倡和法律规定,西方对不贞女子惩处的规定但中国儒家的三纲五常纳入了法律,程朱理学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民束缚得更紧,郭氏主动为未婚夫守节,即为例证角度三《泉州府志》认同并赞许女子为男子守贞,这种赞美简单形成对妇女的道德压力,违反了人性;而对男子的贞洁不做要求,如郑允桓可以在外生子《十日谈》怜悯受压迫的妇女,主见敬重人性和生理需求,并从国家立法的角度抨击男女不同等的现象,是很有见地的,后者的立场比前者更具人性化角度四《泉州府志》以官方史书,国家政策的形式,表彰妇女的贞洁观,剥夺了女性的爱情婚姻权利,巩固了封建纲常秩序《十日谈》赞扬妇女的机灵斗争,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后者较前者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