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58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余弦交流电路本课件将系统介绍交流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特别关注余弦交流电路的特性与分析方法我们将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电路分析技术和实际应用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理论、相量表示法、元件特性、分析方法、功率计算、谐振电路、三相系统以及变压器和电机的工作原理等重要知识交流电路基础概述基本概念1交流电路是电气工程的基础,其中电流和电压随时间按周期性变化本部分将介绍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包括波形特征、参数定义及数学表达式相量分析2相量表示法是分析交流电路的强大工具,能将时域中的正弦函数转换为复数域中的向量,简化计算过程电路元件3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及其阻抗表示,是掌握交流电路分析的关键步骤分析方法4基尔霍夫定律、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适用于交流电路分析,使用相量形式可有效解决复杂电路问题交流电的定义交流电的特点与直流电的区别交流电是一种电流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其主要交流电与直流电的主要区别在于特点包括直流电的方向恒定,而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与方向随时间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可以通过变压器升降电压,直流电不能•可通过变压器轻松改变电压大小•交流电适用于远距离输电,而直流电在短距离应用中更有优势•传输损耗低,适合远距离输电•交流电包含频率特性,直流电没有频率概念•正弦波和余弦波数学表达式正弦波的数学表达式为it=Im sinωt+φ余弦波的数学表达式为it=Im cosωt+φ其中表示最大值(振幅),为角频率,为初相位正弦波和余弦波Imωφ本质上是同一种波形,只是相位差异为°90波形特征正弦波和余弦波都具有周期性、对称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周期性波形每隔一个周期完全重复对称性正弦波关于原点对称,余弦波关于轴对称y连续性波形及其导数都是连续函数余弦波的基本参数振幅频率周期振幅是交流电波形的最大值,频率表示波形每秒完成的周期周期是完成一个完整波形所需通常用或表示它决定数,用表示,单位为赫兹的时间,用表示,单位为秒Im Vmf HzT了电流或电压的强度,是波形频率是交流电的关键参数,直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关系s离开零线的最大距离振幅单接影响电路中电感和电容的阻周期特性是交流电T=1/f位与所描述的物理量相同,如抗值中国的工频电为,区别于直流电的本质特征之一50Hz电流的振幅单位为安培,电美国为A60Hz压的振幅单位为伏特V相位相位描述波形在周期内的位置,用表示,单位为弧度或度φ初相位表示时波形的起始t=0位置相位差用于描述两个同频率波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角频率与相位角角频率的概念相位角的定义ωφ角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用表示,单位为弧度相位角表示正弦或余弦波形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它可用于描ω/秒角频率与频率的关系为述交流量在时间轴上的位置相位角用表示,单位为弧度或度rad/sω=2πfφ角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相位角的变化量,在余弦交流电路分析中使用角频率可以简化数学表达式,使计算更加简洁在表达式中,表示初相位,即时的it=Im cosωt+φφt=0相位角当时,波形从最大值开始;当时,波形从零φ=0φ=π/2例如,当频率时,对应的角频率×f=50Hzω=2π50=值开始
314.16rad/s相位差是比较两个同频率波形位置关系的重要参数,是许多交流电路分析的基础瞬时值、最大值和有效值瞬时值1瞬时值是交流电在某一特定时刻的值,不断变化对于余弦交流电,其瞬时值可表示为it,其中为最大值,为角频率,为初相位瞬时值可正可负,随时间=Im cosωt+φImωφ按余弦规律变化最大值2最大值(峰值)是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达到的最大瞬时值,用或表示余弦波的最大Im Vm值等于其振幅最大值是设计电气设备时考虑电气绝缘的重要参数有效值3有效值是交流电产生热效应等同于相应直流电的等效值,是最常用的交流电参数对于正弦或余弦波,有效值等于最大值除以,即标称的交流电压√2I=Im/√2≈
0.707Im220V是指有效值,其最大值约为311V计算方法4有效值的数学定义为交流电平方的时间平均值的平方根,计算公式为I=,积分区间为到日常使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通常指示的是有效值√[1/T∫i²tdt]0T平均值的计算平均值定义交流电的平均值是指在一个完整周期内所有瞬时值的算术平均值数学上表示为,积分区间为到对于对称的交流波Iav=1/T∫itdt0T形,平均值常常为零正弦波和余弦波的平均值完整周期内,正弦波和余弦波的平均值均为零,因为正半周与负半周积分值相互抵消在实际应用中,常计算半周期或整流后的平均值,如半波整流后的正弦波平均值为Im/π≈
0.318Im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平均值在整流电路中具有重要意义,用于评估整流效果在电能计量中,有效值比平均值更有实用性,因为它直接关联到能量传输在电池充电等应用中,电流的平均值决定了充电效率和时间相量表示法概述时域到频域转换相量表示法是将时域中的正弦或余弦函数转换到频域中的复数表示这种转换极大地简化了交流电路的分析过程,使复杂的微分方程转化为简单的代数方程数学基础相量表示法基于欧拉公式,将正弦和余弦函数表示为复指数形式这使得交流电路分析可以应用复数代数,替代传统的微分方程求解方法应用优势使用相量法可以将时变量转换为恒定量,简化计算;可以直观表示振幅和相位关系;便于分析复杂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相量图能直观展示各电路量之间的关系实际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先将时域表达式转换为相量形式,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后,再根据需要转回时域表达式这一方法已成为交流电路分析的标准技术相量的概念定义物理意义相量是表示正弦交流电的复数,由模值和相角1相量是旋转向量的快照,可以看作是一个以组成模值代表振幅,相角代表初相位2角频率旋转的向量在复平面上的投影ω应用优势与时域表示的关系4相量简化了交流电路的分析,将时变量转化为时域函数的相量表示为ft=Fmcosωt+φ3恒定量,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或∠F=Fme^jφF=Fmφ相量概念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交流电路分析方法传统的时域分析需要求解微分方程,而相量法将这些复杂的微分方程转换为简单的代数方程例如,电感和电容的时域关系是微分或积分关系,转换为相量域后则变为简单的乘法关系在工程实践中,相量分析已成为交流电路计算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在稳态分析中需要注意的是,相量法仅适用于同频率的正弦量,不适用于瞬态分析或非正弦波形相量的数学表示直角坐标形式极坐标形式相量可以表示为复数的直角坐标形式相量的极坐标表示为∠或F=FφF=a+jb F=Fe^jφ其中是实部,表示相量在实轴上的其中是相量的模,表示振幅;是a Fφ投影;是虚部,表示相量在虚轴上相量的辐角,表示初相位b的投影例如,电压vt=220cosωt-例如,电流it=5cosωt+30°45°的相量表示为V=220∠-45°的相量表示为I=5cos30°+Vj5sin30°=
4.33+j
2.5A两种形式的转换从直角坐标到极坐标,F=√a²+b²φ=arctanb/a从极坐标到直角坐标,a=Fcosφb=Fsinφ在交流电路计算中,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表示形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欧拉公式欧拉公式的表达欧拉公式是连接复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的重要桥梁,表达式为这个公式揭示了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e^jθ=cosθ+j sinθ之间的深刻联系,是相量分析的数学基础余弦与正弦的复数表示利用欧拉公式,可以将余弦和正弦函数表示为复指数函数cosθ,这=e^jθ+e^-jθ/2sinθ=e^jθ-e^-jθ/2j为交流电路分析提供了数学工具在交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欧拉公式使我们能够将余弦交流电表示为旋转向量,简化了计算例如,表达式可转换为相量∠,vt=Vmcosωt+φV=Vmφ极大地简化了电路分析过程相量图相量图是表示交流电路中各电气量大小和相位关系的图形工具在相量图中,每个相量由一个箭头表示,箭头长度代表振幅大小,箭头方向表示相位角相量图通常以逆时针为正方向绘制相量图时,通常选取一个参考相量(如电流或电压),将其放置在实轴正方向,其余相量相对于参考相量定位相量图能直观展示电路中各电量之间的关系,对分析电路特性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解读相量图时,要注意相量间的角度差表示相位差,相量的旋转方向代表时间的前进方向电阻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电感电路中电压超前电流90°,电容电路中电压滞后电流90°相量运算相量加减法相量乘法相量除法相量的加减法可以通过直角坐标形式或图形方相量乘法最便于使用极坐标形式相量除法同样最便于使用极坐标形式法进行在直角坐标形式中,相量加法为₁∠₁₂∠₂₁₂∠₁₁∠₁₂∠₂₁₂∠₁Fφ·Fφ=F·Fφ+φFφ/Fφ=F/Fφ-₁₁₂₂₁₂₁₂即模相乘,相角相加例如,₂即模相除,相角相减例如,a+jb+a+jb=a+a+jb+bφ₂例如,3+j4+2-j6=3+2+j4-5∠30°·2∠45°=10∠75°10∠60°/2∠15°=5∠45°6=5-j2图形方法是将相量看作向量,遵循向量加法规在直角坐标形式下,相量乘法遵循复数乘法规在直角坐标形式下,需要将分母转换为实数,则,即首尾相连法或平行四边形法相量减法则₁₁₂₂₁₂即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a+jb a+jb=a a-可看作是加上相反相量₁₂₁₂₂₁₁₁₂₂₁₁₂b b+ja b+a ba+jb/a+jb=[a+jb a-₂₂₂₂jb]/[a+jb a-₂₁₂₁₂₂₁₂jb]=a a+b b/|F|²+jb a-₁₂₂a b/|F|²交流电路元件概述基本电气特性电路元件在交流电路中表现出与直流电路不同的特性1阻抗与相位2电阻、电感、电容具有不同的阻抗特性和相位关系频率响应3电感和电容的阻抗随频率变化,影响电路的频率特性能量存储4电感和电容能够储存能量,形成振荡和谐振现象实际应用5理解元件特性是设计滤波器、谐振电路和功率系统的基础交流电路中的元件行为与直流电路有显著不同在直流电路中,电容最终呈现开路,电感呈现短路;而在交流电路中,电容和电感表现为频率相关的阻抗,这种频率依赖性是交流电路特有的性质理解交流电路元件的特性对分析复杂电路至关重要阻抗概念统一了电路元件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而相位关系则揭示了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时间关系,这是交流电回路设计的理论基础电阻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电压与电流关系相量表示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压和电流遵循欧姆定律对于在相量域中,电阻的电压与电流关系表示为,其中和vt=R·it V=R·I V I正弦或余弦交流电,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同相位,是电压和电流的相量表示没有相位差由于电阻不引入相位差,因此若将电流相量设为参考相量I=对于电阻元件,瞬时功率始终为正值,∠°,则电压相量∠°,与电流相位相同pt=vt·it=R·i²t I0V=RI0表明电阻始终消耗能量,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电阻的阻抗为纯实数∠°,没有虚部这意味着Z=R+j0=R0与直流电路不同的是,交流电路中电阻的瞬时功率是波动的,但在阻抗平面上,电阻位于实轴上在频率变化时,纯电阻的阻抗平均功率为正,计算方法为,其中和为有效值值保持不变,不受频率影响P=I²·R=V²/R IV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感抗的概念1感抗是电感在交流电路中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表示,单位为欧姆感抗与频率和电XLΩ感量成正比频率越高,感抗越大;频率为零直流时,感抗为零,表XL=ωL=2πfL现为短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2在理想电感中,电流变化产生自感电动势,使电压超前电流90°时域表达式为vt=L·dit/dt若电流为it=Imcosωt,则电感电压为vt=ωLImcosωt+90°=ωLImsinωt,显示电压比电流超前90°相量表示3在相量域中,电感的电压与电流关系为如果将电流相量设为参考V=jωL·I=jXL·I I=I∠0°,则电压相量V=jXLI=XLI∠90°,明确表示电压相量超前电流相量90°能量存储特性4电感能存储磁场能量,在电流增加时吸收能量,在电流减小时释放能量一个周期内,电感吸收和释放的能量相等,平均功率为零这意味着理想电感不消耗能量,只是暂时存储能量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性容抗的概念1容抗是电容对交流电流的阻碍作用,用表示,单位为欧姆XCΩ容抗与频率关系2容抗与频率和电容量成反比关系XC=1/ωC=1/2πfC电压电流相位关系3电容中电流超前电压90°,或者说电压滞后电流90°电容阻抗相量表示4电容的阻抗为,为纯虚数Z=-jXC=-j/ωC电容的特性与电感正好相反频率越高,容抗越小;频率为零直流时,容抗为无穷大,表现为开路这就是为什么电容能阻挡直流而允许交流通过的原因在时域中,电容电流与电压关系为it=C·dvt/dt若电压为vt=Vmcosωt,则电流为it=-ωCVmsinωt=ωCVmcosωt+90°,表明电流比电压超前90°电容储存电场能量,与电感类似,在一个周期内净能量交换为零,理想电容不消耗能量电容的这一特性使其成为电路中重要的能量存储元件,广泛应用于滤波、耦合和去耦等场合元件的阻抗RLC阻抗的定义频率特性阻抗三角形阻抗是交流电路中表示元件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元件的阻抗具有频率依赖性随着频率增阻抗三角形是表示阻抗关系的几何工具,由电RLC复数量,用表示,单位为欧姆阻抗由电加,感抗线性增加,而容抗阻、电抗和阻抗组成直角三角形ZΩXL=ωL XC=R X|Z|阻分量和电抗分量组成,其反比减小R XZ=R+jX1/ωC在阻抗三角形中,水平边代表电阻,垂直边R中为感抗和容抗的代数和X=XL-XC在某一特定频率下,感抗等于容抗,代表电抗,斜边代表阻抗大小,斜边与水XL=XC X|Z|阻抗的大小,相角此时总电抗,电路表现为纯电阻性,这平边的夹角为相位角|Z|=√R²+X²φ=X=0φ阻抗大小表示电压与电流有效就是串联谐振频率₀arctanX/Rω=1/√LC阻抗三角形直观地展示了电路的电阻性和电抗值的比值,相角表示电压超前电流的|Z|=V/I性特征,是分析交流电路的有用工具角度导纳的概念定义和单位与阻抗的关系导纳在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导纳是阻抗的倒数,表示电路对交流电的导纳与阻抗的关系为,即导纳特别适用于分析并联电路,并联元件Y=1/Z Y=通过能力,用表示,单位为西门子的总导纳等于各导纳之和₁Y S1/R+jX=R-jX/R²+X²=G Y=Y+₂Y=1/Z-jB Y+...+Yₙ导纳的大小,|Y|=1/|Z|=√G²+B²导纳是一个复数量,由电导和电纳组相角这类似于并联电阻的计算,比使用阻抗计G Bθ=arctan-B/G=-φ成,其中算并联电路更为方便对于复杂的并联谐Y=G+jB G=R/R²+X²导纳相角是阻抗相角的负值,表示在导纳为电导,为电纳振电路分析,导纳提供了简洁的解决方案B=-X/R²+X²表示下,电流滞后于电压的角度电纳可进一步分为感纳和BL=-1/ωL容纳总电纳BC=ωC B=BC+BL=ωC-1/ωL交流电路分析方法概述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适用于节点较多的电路,以节点电叠加定理压为未知量,可减少方程数量适用于求解闭合回路较多的电路,对于多源电路,可分别计算每个电以回路中的电流为未知量建立方程源的贡献,然后叠加得到总响应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宁和诺顿定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KCL律的相量形式是交流电路分用等效电路简化复杂电路,特别适KVL析的基础3用于负载变化情况的分析2415交流电路分析方法与直流电路分析方法原理相同,但使用相量替代实数量这使得原本需要解微分方程的问题转化为解代数方程组,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电路,应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例如,对于环路较多的电路,网孔电流法更有效;对于节点较多的电路,节点电压法更为便捷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以获得最高效的解决方案基尔霍夫定律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的相量形式的相量形式KCL KVL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交流电路中的相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交流电路中的相KCL KVL量形式为任何节点流入的电流相量之和等量形式为任何闭合回路中,电压相量之和于流出的电流相量之和,数学表示为为零,数学表示为∑I∑V=0ₙₙ=0例如,对于包含电阻、电感和电容的串联电例如,对于一个三电流节点,若₁和₂流路,有,其中,I IV=VR+VL+VC VR=RI入,₃流出,则有₁₂₃在,要求电源I I+I-I=0VL=jXLI VC=-jXCI KVL相量表示中,需考虑电流的幅值和相位角,提供的电压等于各元件上的电压降之和,即如5∠30°+3∠-45°-I₃=0E=RI+jXLI-jXCI阻抗形式的KVL在阻抗形式下,可表示为,其中是总阻抗KVL E=I·Z Z=R+jXL-XC对于包含多个回路的复杂电路,可以为每个独立回路写出一个方程,形成方程组这些方KVL程组的系数是复数,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各回路电流的相量表示网孔电流法方法步骤1网孔电流法是基于分析交流电路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电路中闭合回路较KVL多的情况其基本步骤包括实例分析2•识别独立网孔并为每个网孔分配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流电流考虑一个含两个网孔的交流电路RLC•根据KVL为每个网孔写出方程,方程中的电压和电流使用相量表示•解联立方程组,求出各网孔电流网孔1电源E₁=10∠0°V,电阻R₁=2Ω,电感XL=j3Ω•通过网孔电流计算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元件电压网孔2电源E₂=5∠90°V,电阻R₂=3Ω,电容XC=-j4Ω共用元件电阻₃R=1Ω方程建立3根据,我们可以为两个网孔写出方程KVL网孔₁₁₁₃₂₃1E=I R+jXL+R-I R网孔₂₁₃₂₂₃求解结果2-E=-I R+I R-jXC+R4代入数值10∠0°=I₁2+j3+1-I₂·1和-5∠90°=-I₁·1+I₂3-j4+1解方程组得到网孔电流I₁=
1.74∠-
21.8°A和I₂=
0.86∠
126.9°A共用支路电流I₃=I₁-I₂=
1.74∠-
21.8°-
0.86∠
126.9°=
2.5∠-
8.5°A各元件电压可通过电流和阻抗计算获得,如VR₁=R₁I₁=2×
1.74∠-
21.8°=
3.48∠-
21.8°V节点电压法方法步骤1节点电压法是基于分析交流电路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电路中节点较多的KCL情况其基本步骤包括实例分析2•选择一个参考节点(通常为地),为其他每个节点分配一个节点电压考虑一个含两个非参考节点的交流电路•根据KCL为每个非参考节点写出方程,方程中的电压和电流使用相量表示•解联立方程组,求出各节点电压电源1电流源I₁=2∠0°A,从节点1流入•通过节点电压计算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元件电压电源2电压源E=5∠30°V,连接在节点2和参考节点之间阻抗₁(节点到参考节点),₂(节点到节点Z=3+j4Ω1Z=2-j1Ω1),₃(节点到参考节点)2Z=1+j2Ω2方程建立3根据,我们可以为两个节点写出方程KCL节点₁₁₁₁₂₂1I=V/Z+V-V/Z节点₂₁₂₂₃2V-V/Z+V-E/Z=0求解结果4代入值并整理2∠0°=V₁/3+j4+V₁-V₂/2-j1和V₂-解方程组得到节点电压V₁=
8.2∠
15.3°V和V₂=
7.1∠
25.6°VV₁/2-j1+V₂-5∠30°/1+j2=0支路电流可通过欧姆定律计算IZ₁=V₁/Z₁=
8.2∠
15.3°/3+j4=
8.2∠
15.3°/5∠
53.1°=
1.64∠-
37.8°AIZ₂=V₁-V₂/Z₂=[
8.2∠
15.3°-
7.1∠
25.6°]/2-j1=
1.5∠-
22.1°/
2.24∠-
26.6°=
0.67∠
4.5°A叠加定理定理的内容叠加定理在交流电路中的表述为在线性交流电路中,由多个独立电源产生的总响应(电压或电流)等于各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响应之和应用叠加定理时,每次只考虑一个电源的作用,其他电源按其内阻替代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应用步骤应用叠加定理分析交流电路的步骤为首先确定待求的响应;然后对每个电源单独作用计算部分响应,计算时其他电压源用短路代替,电流源用开路代替;最后将所有部分响应相量相加,得到总响应需注意部分响应的相位关系,不能简单地将幅值相加应用举例例如,对于含有电压源E=10∠0°V和电流源I=2∠90°A的电路,求解负载电流首先计算仅作用时的,然后计算仅作用时的最终IL EIL1I IL2IL=IL1+IL2如果IL1=1∠-30°A,IL2=
0.5∠60°A,则IL=1∠-30°+
0.5∠60°≈
1.37∠-
4.7°A戴维宁定理定理的内容等效电路的求解戴维宁定理在交流电路中的表述为对于任何包含线性元件、独求解戴维宁等效电路的步骤为立和受控源的双端口电路,从负载端看去,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移除负载,计算开路电压,这就是戴维宁等效电压Voc Eth电压源与一个等效阻抗的串联电路Eth Zth•将所有独立源置零,计算从负载端看进去的等效阻抗Zth等效电压源是双端口开路时的电压,等效阻抗是将所有独Eth Zth•将和串联构成戴维宁等效电路Eth Zth立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从双端口看进去的阻•连接负载,分析简化后的电路抗对于复杂的交流电路,可以通过测试电流法求解在双端口施Zth戴维宁定理是一种强大的电路简化工具,特别适合分析负载变化加测试电压,测量测试电流,则Vtest ItestZth=Vtest/Itest对电路的影响诺顿定理定理的内容1诺顿定理是戴维宁定理的对偶形式,它将任何线性双端口电路等效为一个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等效导纳(或等效阻抗)的并联电路In YthZth等效参数确定2诺顿等效电流是双端口短路时的电流;诺顿等效导纳是将所有独立源置In Yth零后,从双端口看进去的导纳,Yth=1/Zth与戴维宁定理的关系3诺顿定理与戴维宁定理是等价的,两者可互相转换诺顿电流与戴维宁电压In的关系为,或Eth In=Eth/Zth Eth=In·Zth适用情况4在分析并联电路或负载为较低阻抗时,诺顿定理可能比戴维宁定理更方便例如,分析短路故障情况下的电流时,诺顿等效模型更为直接功率分析概述交流电功率的特殊性交流电功率具有复杂的时变特性1功率分类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构成完整的功率分析框架功率因数3反映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影响能源利用效率功率优化4功率优化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关键环节功率测量5功率测量技术是电气工程实践的基础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比直流电路更为复杂,因为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导致能量在源与负载之间来回传输理解交流电功率的不同组成部分及其物理意义,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优化至关重要在交流系统中,除了产生有用功的有功功率外,还存在不产生有用功但占用传输容量的无功功率合理管理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是提升电力系统效率的重要措施功率优化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也影响设备寿命和系统稳定性交流电路中的功率瞬时功率平均功率瞬时功率是任一时刻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对于正平均功率是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是实际消耗的功率pt=vt·it弦波,如果,,则vt=Vmcosωt it=Imcosωt-φpt=VmImcosωt·cosωt-φ=VmIm/2[cosφ+P=1/T∫ptdt=VmImcosφ/2=VIcosφcos2ωt-φ]其中和是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V Iφ这表明瞬时功率包含一个常数项和一个频率为的正弦项常数称为功率因数2ωcosφ项是平均功率,正弦项表示功率在平均值附近波动VmImcosφ/2平均功率单位为瓦特对于纯电阻负载,平均功率W P=I²R=;对于包含电抗的负载,平均功率,其中是负载的V²/R P=I²R R当时(纯电阻负载),瞬时功率始终为正,能量单向流动;电阻分量φ=0当±°时(纯电感或纯电容负载),平均功率为零,能量在源φ=90平均功率只由阻抗的电阻部分消耗,电抗部分不消耗平均功率和负载间往复传输这就是为什么理想电感和电容不消耗能量的原因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功率是电路中真正被消耗或转换无功功率是电路中往复交换但不被消视在功率是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P QS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功率,单位为瓦特耗的功率,单位为乏计算公式为的乘积,单位为伏安计算公式为W VARVA S计算公式为,其中和是电,对于电感性负载为正,,它表示电路中总的功率容量P=VIcosφV IQ=VIsinφQ=VI压和电流的有效值,是功率因数对于电容性负载为负cosφQ无功功率由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元件引起,视在功率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复数组有功功率仅由电路中的电阻元件消耗,转不产生有用功,但占用发电和输电容量合,其幅值S=P+jQ|S|=√P²+换为热能或机械能等在家用电器中,有无功功率的存在导致总电流增大,使得导视在功率决定了电气设备(如变压Q²功功率代表实际完成有用功的能量,如电线和设备负担加重,增加系统损耗器、发电机)的容量设计,是设备选型的热水器加热水或电动机带动负载基本参数计算方法对于给定阻抗的负载,有功Z=R+jX功率,无功功率,视在P=I²R Q=I²X功率其中为流经负载的电流S=I²|Z|I有效值也可以通过功率三角形关系计算P=,,,ScosφQ=SsinφS=√P²+Q²在实际工程中,通φ=arctanQ/P常使用功率计直接测量这些功率值功率三角形图形表示功率因数功率关系计算功率三角形是表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利用功率三角形,可以通过以下关系计算各种功率cosφ关系的几何工具在直角坐标系中,将有功功率功率因数表示电能利用的P cosφ=P/S=R/|Z|绘制在水平轴上,无功功率绘制在垂直轴上,视有效程度,数值在到之间Q01,视在功率等于有功功率和无•S=√P²+Q²在功率则是由原点到点的向量S P,Q功率因数越高,表示电能利用效率越高;功率因数功功率平方和的平方根功率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横边表示有越低,表示浪费的无功功率越多电感性负载(如,有功功率等于视在功率乘以功率•P=Scosφ功功率,纵边表示无功功率,斜边表示视在功电动机)使功率因数滞后,电容性负载使功率因数P Q因数率,斜边与横边的夹角即为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超前Sφ,无功功率等于视在功率乘以•Q=Ssinφsinφ差角,也是阻抗角,功率因数角的正切等于无功功•tanφ=Q/P率与有功功率的比值功率因数的改善功率因数影响低功率因数会导致系统电流增大,引起更高的线损,降低设备利用率,并可能使用户支付额外电费例如,当功率因数从提高到时,相同有功功率下总电流可减少约,线损可
0.
70.922%减少约40%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主要方法是补偿无功功率,常用的方式包括并联电容器在感性负载(如电动机)并联适当容量的电容器,抵消感性负载产生的滞后•无功功率同步调相机调整励磁电流,产生或吸收无功功率,适用于大型电力系统•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如静止无功补偿器和静止同步补偿器等,能快速•SVC STATCOM动态补偿无功功率经济意义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减少电能损耗,降低电费支出•提高现有设备容量利用率,延迟扩容投资•改善电压质量,减少电压波动和闪变•避免电力公司对低功率因数的额外收费•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定理内容数学表达在含有固定源阻抗的电路中,当负载阻抗等于1若源阻抗,则最大功率传输Z_s=R_s+jX_s源阻抗的共轭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2条件为Z_L=Z_s*=R_s-jX_s实际应用功率计算4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音频设备和信号处理电满足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时,负载获得的最大功3路的设计率P_max=|V_s|²/8R_s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在交流电路中的应用比直流电路更为复杂,因为需要考虑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对于直流电路,最大功率传输条件简化为负载电阻等于源电阻;而对于交流电路,除了电阻匹配外,还需要电抗共轭匹配这一定理在信号处理和通信领域特别重要,例如天线系统设计、音频设备阻抗匹配等但在电力系统中,最大功率传输往往不是主要目标,因为此时效率只有,一半功率在源内阻上损耗电力系统通常追求最高效率,而非最大功率传输50%谐振电路概述谐振现象1谐振是交流电路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发生在电感储存的能量与电容储存的能量相等,二者的电抗相互抵消的情况下谐振状态下,电路表现为纯电阻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谐振类型2根据电路结构,谐振电路分为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两种基本类型串联谐振时,电路阻抗达到最小值,电流达到最大值;并联谐振时,电路阻抗达到最大值,输入电流达到最小值谐振参数3谐振电路的关键参数包括谐振频率、品质因数、带宽和选择性谐振频率决定了电路在哪个频率点发生谐振;品质因数表示电路的能量存储能力和选择性;带宽反映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通Q过特性应用领域4谐振电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滤波器设计、信号选择与放大等领域例如,收音机的调谐电路利用谐振原理选择特定频率的广播信号;移动设备中的滤波器使用谐振电路滤除干扰信号串联谐振谐振条件谐振频率的计算12串联谐振发生的条件是电路中感抗与容抗大小相等互补,即由谐振条件,可得谐振角频率,谐振频XL=XCωL=1/ωCω0=1/√LC或此时,电路的总电抗,电路呈率谐振频率只与电感和电容的ωL=1/ωC X=XL-XC=0f0=ω0/2π=1/2π√LC L C纯电阻性,阻抗达到最小值值有关,与电路的电阻无关Z=R R阻抗特性谐振曲线34在谐振频率下,电路阻抗达到最小值,电流达到最大值串联谐振电路的电流频率特性曲线是一条钟形曲线,在谐振频率处达Z=R I=V/R-当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阻抗增大,电流减小谐振点两侧的阻抗特到峰值曲线的宽窄由品质因数决定,越大,曲线越尖锐,选择性Q Q性呈对称变化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路呈容性;频率高于谐振频越好低值电路具有宽带特性,高值电路具有窄带特性Q Q率时,电路呈感性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频率比₀相对阻抗相对电流₀f/fZ/R I/I串联谐振电路具有独特的阻抗和电压特性上图展示了阻抗与电流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在谐振频率₀处,阻抗达到最小值,电流达到最大值f电压特性方面,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上的电压可能远大于电源电压,形成电压放大现象电感电压,电容电压,谐振时,其中是品质因数,是电源电压VL=IωL VC=I/ωC VL=VC=IωL=QV QV这种电压放大效应在高值电路中尤为显著Q串联谐振电路可用作带通滤波器,允许谐振频率附近的信号通过,衰减其他频率的信号其频率选择性由半功率带宽₀表征,值越高,带宽越窄,选择性越好BW=f/Q Q品质因数Q定义和物理意义对谐振电路性能的影响品质因数是衡量谐振电路性能的重要参数,定义为电路中存储的品质因数对谐振电路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Q Q能量与每周期消耗的能量之比,乘以2π•选择性值越高,谐振曲线越尖锐,电路对频率的选择性越Q×存储能量每周期消耗的能量好带宽₀,越大,带宽越窄Q=2π/BW=f/Q Q•电压放大在串联谐振电路中,电感或电容上的电压与电源电从物理意义上讲,反映了电路的能量存储能力和损耗程度高Q Q压之比等于高值电路可产生明显的电压放大效应Q Q值表示电路能有效存储能量,损耗小;低值表示电路损耗大,能Q量存储效率低•阻抗变化率值越高,阻抗随频率变化的斜率越大,使得谐Q对于串联谐振电路,₀₀;对于并联谐振Q=ωL/R=1/ωCR振点附近的阻抗变化更加剧烈电路,₀₀其中₀是谐振角频率,、、Q=R/ωL=RωCωLC•暂态响应值影响谐振电路的暂态响应高值电路衰减慢,Q Q分别是电路的电感、电容和电阻R振荡持续时间长;低值电路衰减快,振荡很快消失Q并联谐振谐振条件与串联谐振的比较并联谐振发生的条件是电路的总电纳并联谐振与串联谐振具有对偶性质B=,即感纳或BL+BC=0BL=-BC1/ωL串联谐振时阻抗最小,并联谐振时阻抗•此时,电路呈纯电导性,导纳,=ωC Y=G最大阻抗达到最大值Z=1/G串联谐振时电路电流最大,并联谐振时•对于理想并联谐振电路(忽略电阻),谐振输入电流最小频率,与串联谐振公式f0=1/2π√LC串联谐振适合低阻抗回路,并联谐振适•相同但对于实际电路,考虑电感和电容中合高阻抗回路的损耗电阻,并联谐振频率略有不同串联谐振形成带通特性,并联谐振形成•带阻特性实际应用差异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串联谐振常用于信号选择和放大电路•并联谐振常用于阻抗匹配和滤波电路•串联谐振用于低功率应用,并联谐振适用于功率电路•串联谐振在谐振点处提供低阻抗通路,并联谐振提供高阻抗障壁•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频率比₀相对阻抗₀相对电流₀f/fZ/ZI/I并联谐振电路的导纳和电流特性表现出独特的规律上图展示了阻抗与总电流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在谐振频率₀处,阻抗达到最大值,总电流达到最小值f电流特性方面,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中的电流可能远大于电源提供的总电流,形成电流放大现象电感电流,电容电流,谐振时,其中是品质因数,是电源电流IL=V/ωL IC=VωC IL=IC=QI QI并联谐振电路可用作带阻滤波器,阻止谐振频率附近的信号通过,而允许其他频率的信号通过其应用包括无线通信中的干扰抑制、功率因数校正以及特定频率的陷波器谐振电路的应用谐振电路在现代电子和通信系统中有广泛应用在滤波器设计中,串联谐振电路用作带通滤波器,选择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并联谐振电路用作带阻滤波器,抑制特定频率的信号多级谐振电路组合可实现复杂的滤波特性,如切比雪夫滤波器和巴特沃斯滤波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谐振电路是基本构建模块收音机的调谐电路使用可变电容器改变谐振频率,选择不同的广播电台;手机的射频前端使用谐振电路进行信号选择和匹配;无线充电系统利用谐振原理实现能量无线传输其他应用还包括振荡器设计、阻抗匹配网络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等三相交流电路概述三相系统的优势1比单相系统传输效率高,功率输出稳定,可产生旋转磁场基本结构2由三个相位差为120°的交流电源组成,可采用星形或三角形连接应用领域3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传输和大功率电机驱动系统分析方法4利用相量图和对称分量法分析平衡和不平衡三相系统三相交流电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的基础,由德国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在19世纪末发明它由三个幅值相等、相位依次相差120°的正弦交流电源组成三相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功率传输效率高、功率输出恒定、可直接产生旋转磁场驱动电机等在三相系统中,每个相电源的表达式为vat=Vmcosωtvbt=Vmcosωt-120°vct=Vmcosωt-240°三相系统的分析通常使用相量法,结合星形或三角形连接的特性进行计算平衡三相系统分析相对简单,而不平衡系统则需要使用对称分量法等高级技术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发电机原理波形特征三相交流电是通过三相发电机产生的发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三相交流电的波形具有以下特征上均匀分布着三组相距120°的绕组(三相绕组)当转子旋转时,切三相电压幅值相等,在平衡系统中为对称三相电压•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三相电压相位依次相差120°(2π/3弧度)由于三相绕组的空间位置相差120°,因此感应的电动势也相差120°的任意时刻,三相电压的瞬时值之和等于零•ea+eb+ec=0相位角,形成三相交流电三相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表达式为相序通常为(正序)或(负序),影响旋转磁场方向•A-B-C A-C-B相•A ea=Emcosωt在相量表示中,三相电压可表示为•B相eb=Emcosωt-120°•C相ec=Emcosωt-240°=Emcosωt+120°•EA=Em∠0°•EB=Em∠-120°其中是最大值,是角频率,等于,是电源频率(或Emω2πf f50Hz)•EC=Em∠-240°=Em∠120°60Hz相量图上表现为三个夹角为120°的等长向量星形连接接线方式相电压和线电压的关系电流关系星形连接(型连接)是三相系统的基本连接方式在星形连接中,相电压是指相线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在星形连接中,线电流等于相电流,即Y IL=IP之一在星形连接中,三相绕组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压(如、、),线电压是指相线之每相中的电流计算公式为VAN VBNVCN形成一个公共点,称为中性点(通常标记为或间的电压(如、、)N VABVBC VCA•IA=VAN/ZA);另一端引出作为相线(通常标记为、n A/a相电压与线电压之间存在以下关系•IB=VBN/ZB、)B/b C/c线电压等于相邻两相电压的矢量差•VAB=•IC=VCN/ZC星形连接通常有四根导线三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VAN-VBN中性线电流是三相电流的矢量和中性线连接各负载的中性点,在平衡系统中中性线IN=IA+IB+在平衡系统中,线电压的幅值等于相电压幅值•在平衡负载时,电流为零,有时可以省略但在不平衡负载情况下,IC IN=0的倍√3VL=√3·VP中性线是必要的,以提供回路供相电流不平衡部分流动•线电压超前相应的相电压30°三角形连接接线方式电压关系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三角形连接(型连接)是三相系统的另一种基本在三角形连接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即在三角形连接中,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为ΔVP=连接方式在三角形连接中,三相绕组的末端与下每个相绕组直接承受线电压VL线电流等于相应两相电流的矢量差•IA=一相的首端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呈现三角形的拓施加在相绕组上•VAB A-B IAB-ICA扑结构每个相绕组的两端直接连接到相线上施加在相绕组上在平衡系统中,线电流的幅值等于相电流幅值•VBC B-C•的倍施加在相绕组上√3IL=√3·IP•VCA C-A三角形连接只有三根导线(三根相线),没有中性•线电流滞后相应的相电流30°这是三角形连接的主要特点之一,与星形连接中相线这种连接适用于大功率设备,能提供更高的线电压小于线电压不同每相中的电流计算公式为电流,但要求各相绕组的电动势严格平衡,否则会IAB=VAB/ZAB,产生环流IBC=VBC/ZBC,ICA=VCA/ZCA平衡三相电路定义和特点单相等效电路平衡三相电路是指三相电源电压对称(幅值相等,由于平衡三相系统的对称性,可以将其简化为单相位差120°),且三相负载阻抗相等的电路系相等效电路进行分析计算一相的电流、电压和统平衡三相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功率,然后乘以得到整个系统的参数3•三相电流幅值相等,相位差120°对于星形连接的平衡负载,每相阻抗为Z,相电压为,则各相功率相等VP•星形连接时中性线电流为零相电流••IP=VP/Z总功率是恒定的,没有脉动每相有功功率••PP=VPIPcosφ可以通过单相等效电路简化分析三相总有功功率••P=3PP=3VPIPcosφ功率计算平衡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公式为星形连接•P=3VPIPcosφ=√3VLILcosφ三角形连接•P=3VPIPcosφ=√3VLILcosφ无功功率•Q=3VPIPsinφ=√3VLILsinφ视在功率•S=3VPIP=√3VLIL这些公式适用于任何平衡三相系统,无论是星形还是三角形连接不平衡三相电路原因和影响不平衡三相电路是指三相电源电压不对称或三相负载阻抗不相等的电路系统造成不平衡的常见原因包括单相大功率负载连接到三相系统中的一相;三相负载内部故障;电源侧故障等不平衡运行会导致多种负面影响增加系统损耗;产生中性线电流;降低设备效率;引起电压不平衡;增加电机振动和噪声;缩短设备寿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避免或减轻三相不平衡分析方法不平衡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建立电路方程,直接求解各相电流和电压•对称分量法将不平衡三相系统分解为正序、负序和零序三个对称分量系统的叠加•相量图分析利用相量图直观表示不平衡系统中各量的关系对于型连接的不平衡负载,中性线电流不为零,需要特别计算Y IN=IA+IB+IC不平衡度计算电压不平衡度是衡量三相系统不平衡程度的重要指标,定义为电压不平衡度=最大相电压偏差/平均相电压×100%或使用对称分量法定义为电压不平衡度=负序电压/正序电压×100%根据国际标准,正常运行时电压不平衡度应小于类似地,也可以定义电流不平衡度2%三相功率测量两瓦特表法三瓦特表法现代功率测量技术两瓦特表法是测量平衡或不平衡三相三线制电路总功率的三瓦特表法适用于测量任意三相四线制电路(星形连接)现代三相功率测量通常使用数字功率计或功率分析仪,具常用方法此方法基于以下原理三相三线制电路的总功的总功率,无论负载是否平衡有以下优势率等于两个瓦特表读数的代数和接线方式三个瓦特表的电流线圈分别接入三相线中,电可同时测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接线方式两个瓦特表的电流线圈分别接入两相线中,电压线圈一端分别接到对应的相线上,另一端连接到中性线提供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等多参数显示•压线圈一端分别接到对应的相线上,另一端连接到第三相支持谐波分析和波形记录功能•线计算公式₁₂₃,其中₁、₂和₃P=P+P+P P P P具有数据存储和通信接口,便于远程监控•计算公式₁₂,其中₁和₂是两个瓦特表是三个瓦特表的读数P=P+P P P这些先进仪器基于数字采样和信号处理技术,提供了更高的读数当功率因数低于
0.5(φ60°)时,其中一个瓦特这种方法相当于直接测量每相功率然后求和,因此适用于的准确度和更全面的测量能力表读数为负值,此时总功率为两表读数的差值任何三相四线制系统,包括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功率因数计算₁₂₁₂cosφ=[P+P/√3]/P²+P²₁₂+PP^1/2变压器概述核心参数主要类型额定容量、电压比、阻抗电压、效结构组成率、损耗等参数描述变压器性能特电力变压器、仪表变压器、隔离变铁芯、绕组、绝缘材料、冷却系统性压器、自耦变压器等多种类型满足和保护装置构成完整变压器系统不同应用需求基本原理运行特性变压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静止电压调节特性、负载能力、温升限电气设备,用于传输和变换交流电值和过载能力是变压器重要运行特力3性2415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它在不同电压等级间传输电能,实现电压的升高或降低变压器没有运动部件,运行可靠,寿命长,维护简单电力系统中变压器常用于发电厂升压、输电降压和配电变压,确保电能高效传输和安全使用变压器的基本理论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通过电磁感应实现能量从一个回路传递到另一个回路,同时改变电压和电流水平为提高感应效率,实际变压器通常使用高磁导率材料如硅钢或铁氧体作为磁芯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对学习电力系统至关重要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定律理想变压器变压器的工作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该定律指出闭合回路理想变压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具有以下特性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穿过该回路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率的负值绕组电阻为零,无铜损•磁芯无磁滞和涡流损耗,无铁损•当交流电流通过变压器原边绕组时,产生交变磁通这一磁通链漏磁通为零,所有磁通完全链接两个绕组•接次边绕组,根据法拉第定律,在次边绕组中感应出电动势磁芯磁导率无穷大,磁化电流趋近于零•在理想变压器中,满足以下关系原边绕组中的电压与感应磁通的关系为₁₁,次v=N dΦ/dt边感应电动势为₂₂其中₁和₂分别是原e=N dΦ/dt NN电压比₂₁₂₁•V/V=N/N=k边和次边的匝数,是链接磁通Φ电流比₁₂₂₁(反比)•I/I=N/N=k变压器的电压比与匝数比成正比₂₁₂₁(变比)阻抗变换₂₁₂₁V/V=N/N=k•Z/Z=N/N²=k²功率守恒₁₂(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P=P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型等效电路型等效电路简化等效电路Tπ型等效电路是表示实际变压器特性的常用模型,考虑型等效电路是另一种表示变压器的模型,主要特点是在实际工程分析中,通常采用简化的等效电路,将参Tπ了绕组电阻、漏感和磁化支路的影响其主要参数包将磁化支路分为两部分其主要参数包括数全部折算到一次侧或二次侧括₁、₂原边和次边的串联阻抗当变压器满载时,磁化支路电流相对于负载电流很小,•Z Z₁、₂原边和次边绕组的电阻可以忽略磁化支路,进一步简化等效电路,只保留串•R R₀表示磁化支路的并联导纳•Y联阻抗₁、₂原边和次边绕组的漏抗•X X₁、₂分别连接在原边和次边的并联导纳•Y Y表示铁损的等效电阻常用的简化等效电路包括•Rc型等效电路在某些特定分析中更为方便,尤其是在计π•Xm表示磁化电抗的并联支路算开路和短路特性时•非理想变压器模型保留理想变压器和串联阻抗型等效电路直观反映了变压器内部物理结构,适合于T深入分析变压器特性但计算相对复杂纯阻抗模型仅保留折算到某一侧的等效阻抗•变压器的电压比和电流比匝数比的影响阻抗变换变压器的基本变换关系由匝数比决定匝数比₁₂(原边变压器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阻抗变换当次级连接负载阻抗₂时,k=N/N Z匝数比次边匝数)是变压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从原边看入的等效阻抗₂为Z变压器的电压比与匝数比成正比₁₂₁₂₂₁₂×₂×₂V/V=N/N=k Z=N/N²Z=k²Z当时,为降压变压器;当时,为升压变压器阻抗变换比为匝数比的平方,这是变压器在阻抗匹配中的重要特k1k1性在理想变压器中,电流比与匝数比成反比₁₂₂₁I/I=N/N=1/k阻抗变换应用示例这一关系源于功率守恒定律在无损耗情况下,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即₁₁₂₂音频变压器匹配音频放大器输出与扬声器阻抗V I=VI•变压器匹配射频电路中的不同阻抗级•RF电力变压器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变压器的损耗50W350W空载损耗负载损耗主要由铁损构成,与负载无关,恒定存在主要由铜损构成,与负载电流平方成正比400W总损耗空载损耗与负载损耗之和,决定变压器效率变压器铁损主要包括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磁滞损耗由铁芯材料的磁滞特性引起,与磁通密度、频率和铁芯体积有关涡流损耗由铁芯中感应的涡流引起,与磁通密度平方、频率平方和铁芯厚度平方成正比减小铁损的措施包括使用硅钢或非晶合金等低损耗材料;叠片铁芯采用薄硅钢片;控制磁通密度在合理范围内变压器铜损是指由于绕组电阻引起的焦耳热损失,计算公式为铜铜损与负载电流平方成正P=I²R比,是满载变压器的主要损耗减小铜损的措施包括使用大截面导线降低电阻;采用良好的绕组设计减少平均匝长;控制电流密度在合理范围变压器总损耗的控制直接影响变压器的效率和温升变压器的效率负载率效率%%变压器效率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用η表示η=P出/P入×100%由于存在损耗,变压器效率始终小于100%常用的计算公式为η=P出/P出+P铁+P铜×100%其中出是输出功率,铁是铁损,铜是铜损在额定条件下,大型电力变压器的效率可达以上,小型变压器则在之间PPP99%85%~95%提高变压器效率的主要方法包括选用低损耗硅钢片或非晶合金铁芯;优化绕组设计,减小电阻;采用合理的冷却方式;选择最佳运行负载率变压器效率随负载变化呈抛物线状,存在最大效率点当铁损等于铜损时,效率达到最大交流电机概述交流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气设备,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动力来源与直流电机相比,交流电机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维护方便,成本低,因此应用更为广泛交流电机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分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两大类同步电机的转子与旋转磁场同步旋转,转速与电源频率严格同步;异步电机的转子与旋转磁场之间存在转差,转速略低于同步转速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旋转磁场理论三相交流电流在空间上分布的三相绕组中产生旋转磁场,磁场与转子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驱动转子旋转交流电机在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交通运输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随着功率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交流电机驱动系统实现了高效、精确的速度和转矩控制交流电机的分类同步电机异步电机12同步电机的特点是转子转速与电源频率严格同步,异步电机也称为感应电机的转子转速始终低于同转速,其中是电源频率,是极对数步转速,主要分为以下几类n=60f/p fp同步电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笼型异步电机转子绕组为铸铝笼型,结构简•凸极同步电机适用于低速大容量场合,如水单,可靠性高•轮发电机绕线型异步电机转子绕组为绝缘导线绕制,•隐极同步电机适用于高速场合,如汽轮发电可接入外部电阻调速•机单相异步电机用于家用电器等小功率场合•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用永磁体代替电磁励磁,•双笼型异步电机转子有内外两层笼型绕组,•效率高起动性能好磁阻同步电机利用磁阻转矩工作,结构简单•深槽型异步电机转子导条用深槽形状,具有•同步电动机用作电动机,具有恒速特性和可较大起动转矩•调功率因数特点特种交流电机3特种交流电机针对特定应用场合设计,主要包括伺服电机用于精确位置和速度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步进电机可按脉冲信号精确转动一定角度•交流换向器电机集直流和交流电机特点于一体•线性电机产生直线运动而非旋转运动•变频调速电机专为变频驱动设计的电机•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磁场电磁转矩产生原理转速与频率的关系同步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定子上分布着同步电机的电磁转矩产生有两个机理同步电机的最大特点是转速与电源频率严格同步,关系三相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后产生旋转磁场转子通常式为•磁极间相互作用力转子磁极与定子旋转磁场之间有两种形式凸极式和隐极式的吸引和排斥力ns=60f/p凸极式转子有明显突出的磁极,适用于低速电机;隐极•磁阻转矩凸极结构中由于气隙不均匀引起的磁阻其中是同步转速,是电源频率,是极ns r/min fHz p式转子表面光滑,适用于高速电机转子磁场可通过直变化产生的附加转矩对数流励磁绕组产生,也可以使用永磁体电磁转矩表达式为,其T=m·E·I·sinθ/2πn/60例如,一台极同步电机,在电源下运行,4p=250Hz当转子磁场与定子旋转磁场相互作用时,产生电磁转矩,中是相数,是感应电动势,是电枢电流,是电动m EIθ其转速恒为ns=60×50/2=1500r/min使转子保持与旋转磁场同步旋转势与电流的相角,是转速n这一恒定转速特性使同步电机适用于需要精确速度控制的场合,如时钟驱动、精密机械等而通过变频器改变供电频率,可实现同步电机的无级调速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旋转磁场转差率感应电动势和电流异步电机工作的基础是旋转磁场原理当三异步电机的转子转速始终低于同步转速,这转子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其频率为相交流电流通过空间相差120°的三相定子绕种现象称为转差,是异步电机的本质特征f2=sf1,其中f1是定子电源频率组时,产生幅值恒定、空间位置旋转的磁场,转差率定义为s转子感应电动势产生转子电流,转子电流与称为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转矩大小s=ns-n/ns旋转磁场的转速(同步转速)与电源频率和与转子电流和磁通密度的乘积成正比其中是同步转速,是实际转速转差率通ns n电机极数有关,其中是频率ns=60f/p f常表示为百分比,是极对数例如,极电机在Hz p450Hz异步电机的转矩转速特性曲线表现为起动-电源下的同步转速为1500r/min转差率反映电机的工作状态转矩较小,随转速增加转矩先增大后减小,旋转磁场穿过转子导体,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达到最大转矩后急剧下降最大转矩出现在空载时,接近于(约)•s01-3%在闭合的转子回路中感应电流这些电流与临界转差率处,通常为10-25%额定负载时,约为•s3-5%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矩,驱动转起动时,(转子静止)•s=1子旋转过载时,增大•s制动时,(反向旋转)•s1交流电机的效率和功率因数效率计算交流电机的效率定义为输出机械功率与输入电功率之比出入出出损η=P/P=P/P+∑P其中出是输出机械功率,损是电机各种损耗的总和,包括P∑P定子铜损由定子绕组电阻引起的损耗•转子铜损由转子绕组或导条电阻引起的损耗•铁损由磁滞和涡流引起的铁芯损耗•机械损耗由摩擦和风阻引起的损耗•附加损耗由谐波、漏磁等因素引起的其他损耗•功率因数的影响交流电机的功率因数反映了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电机的功率因数与多种因素有关cosφ负载程度轻载时功率因数低,接近满载时较高•电机类型同步电机可通过调整励磁电流改变功率因数,异步电机功率因数固定且通常较低•电机容量大容量电机功率因数一般高于小容量电机•电机结构影响磁化电流大小,从而影响功率因数•低功率因数的不良影响包括增加供电系统电流,提高线损,降低变压器和发电机利用率,增加电压降改善措施提高交流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主要措施包括使用高质量硅钢片,减少铁损•优化电机设计,减小漏磁和损耗•适当降低磁密,减少励磁电流•在系统中并联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避免电机长期轻载运行•对于同步电机,适当增大励磁电流使其运行在超前功率因数状态•使用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老旧电机•交流电路的应用概述电力系统工业应用通信领域家用电器交流电路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发电、交流电路是工业自动化和生产设备的交流电路是通信系统中信号处理的基交流电路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家输电、变电和配电的核心任务交流动力来源交流电机驱动各类机械设础谐振电路用于频率选择和信号滤用电器如洗衣机、空调、电冰箱都采发电机产生三相交流电,通过变压器备;电感、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用于波;耦合变压器用于信号传输和阻抗用交流电机驱动;照明系统使用交流升压后在高压输电线路中传输,再通电源净化;谐振电路应用于加热设备;匹配;、电路用于时间常数控电源;电子设备通过整流、滤波和稳RC RL过变电站降压至适合工业和民用的电变频器实现电机的精确调速控制现制和信号整形从无线电到现代移动压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变压压等级交流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通代工业生产中的大部分电气设备都基通信,交流电路分析理论始终是核心器为各类电子设备提供所需电压交过变压器方便地改变电压,减少传输于交流电路工作技术支撑流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支撑着现损耗代家居生活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智能电网、电力电子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1交流电路应用拓展2从传统电力系统到新能源、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分析方法提升3结合计算机仿真与数字技术优化电路设计与分析基本理论体系4交流电路的基础概念、元件特性和分析方法核心知识要点5相量表示法、阻抗分析和功率计算是交流电路分析的基石本课程系统讲解了交流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电路分析,从单相系统到三相系统,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学习了正弦交流电的特性、相量表示法、电路元件特性、分析方法、功率计算、谐振电路、三相系统以及变压器和电机的基本原理交流电路在现代技术中有广泛应用,是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的基础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交流电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无线电力传输等新兴技术都离不开交流电路理论深入理解交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不仅有助于分析现有系统,也为未来电气工程的创新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