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测试2023-2024初一语文试题(时间分钟,满分分)120120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浑zhuo()勾13()疾chf(qiong浆单薄()渲()染逶迤(擎着
2.默写(7分)■
(1)移舟泊烟渚,O(《宿建德江》)
(2),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秋风生渭水,o(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4),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其一))
(5),两山排阂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草原》)
(7)执子之手,o(《诗经》)
3.根据提示填空(4分)
(1)《七律・长征》中总领全诗的句子是“,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雨点之大,雨势之急的诗句是,O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3分)A.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8.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D.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9.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目睹盛开的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发出对人生的感叹,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B.《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小说,想象虚构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探究和探索C.《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千难万险的雄壮画卷,反映红军战上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D.《狼牙山五壮士》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感人事迹,赞颂了中华儿女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未来之间的关系B.试想,一个足不出户,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孤芳自赏的人,能赶上时代的潮流吗?C.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D.在这个芬芳的夜晚到处洋溢着幽静与美好,令人思绪万千,心驰神往11名著阅读(7分)
(1)阅读《童年》选段,回答下列问题(4分),还没回来?虫没有!”外祖母比谁都急,她对舅舅和A说“这下好了,连人带马全让你们毁了!”“不要脸的东西!上天会惩罚你们的!”A嘟嚷着“行了,行了!”终于,B回来了!A和篝舅们赶紧跑到院子里孩子们也跑出去了,大家兴高采烈地从雪橇上往下却东西,鸡鸭鱼肉应有尽有
(1)选段中的A是,B是,外祖母说的“B被你们毁了”是因为O B最后的结局是O
(2)请你为《童年》写一段推荐词,50字以内(3分)12班级进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5分)活动一畅所欲言话朋友
(1)请写出你知道的关于“朋友”的诗句或名言(1分)
(2)自古至今,真心待友的故事很多,请你为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60字以内)(2分)活动二擦亮慧眼选朋友
(3)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上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对此你又有怎样的思考呢?(2分)
二、阅读理解(34分)(一■)品读诗歌(5分)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3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3分)
14.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现代文阅读I(14分)拂桐芭丁立梅
①“拂桐芭”三个字摆在一起,真正美极了它出现在我国最早的一部物候学著作《夏小正》中“三月…拂桐芭”原意是指桐树开花了可你分明感受到丝丝春风,正从这三个字中吹拂过来,一簇一簇的桐花,在和煦的春风中缓缓a开,轻歌曼舞
②我常常要惊叹且羡慕古人,他们对自然的那份敏感、懂得和敬畏,是b—到生命的每一个缝隙中的,春分候海棠、梨花、木兰,清明候桐花、麦花、柳花,他们让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充满期待,渗透着草木清香
③桐花美花开时,几乎c不见一片叶子,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全是花,像半空中d开了一堆烟花,酣畅淋漓,飞流直下一般紫色居多,也有白色的它的树体又高又直,树冠披散,本身就非常俊美再扛着一头一身紫色的花,是怎样的一种景观?怎能不叫人惊叹?
④历来的文人们,对桐花都赋予深情,李商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凤声“万里丹山路上都开着桐花,这等气势,也只有桐花撑得住
⑤陆游的桐花,是他无意中邂逅到的“纤纤女手桑叶绿,漠漠客舍桐花春”当时,他正滞留在去临川的途中,因春水暴涨,深溪上的桥被冲垮,他过不去了,心情惆怅得很这时候,却突然瞥见满野盛开的桐花,笼住他入住的客房他惆怅的心绪,得到一丝抚慰
⑥明代有个叫黄姬水的书法家,对桐花也十分痴迷有一年,桐花开时,他携了酒进山赏花,与花对饮,不知不觉竟醉卧山石上等他醒来,哇,太阳已经下山了,一帘月色,正笼罩着一树树桐花
⑦山中长日卧烟霞,车马无尘静不哗石上酒醒天已暮,一帘月色覆桐华
⑧彼时彼刻,是何等的静美!唯有月色与桐花与他,素心花对素心人
⑨我原先所在的校园,教学楼后,也有桐树两棵四月里,我在教室里上课,稍稍一扭头,就能看到窗外累累的桐花,都高过三层楼了淡紫粉白的花朵,又多又大,如垂挂着的铃铛,紫风拂拂,响声叮零我望着发愣,笑孩子们看着我,跟着笑我停下课,对孩子们说“来,我们一起看看桐花吧”孩子们就都拥到窗口,似乎是第一次看见桐花,他们惊奇地叫“原来泡桐也开花啊”⑩我后来搬离了那个校园,再也没见过那两棵桐树听说校园经过一番改造,原先的花草树木大多被移走了很可惜呢,那么多我熟悉的草木,再也无法相见了⑪我的乡下,泡桐也是常见的树种它易长,几年的功夫,就能长得又粗又高了但它木质疏松,做不得上等木材,吾乡人对它,不大看得上眼的,他们说,哎呀,泡桐嘛,容易裂缝呀,容易变形呀,不好不好只拿它做做衣橱里的隔板什么的然不知何故,每家还是会长几棵,在屋前冬天结花蕾春天开花每一场花开它都不懈息勤勤恳恳地准备着轰轰烈烈地盛开着吾乡人并不在意,树长在那儿,花开在那儿,由着它们自己生长吧,彼此交融,浑然不觉桐花落,不是一瓣一瓣飘落,而是大朵大朵,甚至是一撮一撮的,甚是惊人风吹,地上的落花,泛起紫色的波涛没人觉得伤感伤感什么呢,地里的麦穗饱满起来了,青蚕豆可以吃了,桑蚕也快结茧了(选自丁立梅《花开在野》,有删改)
15.文中abed空缺的词语最恰当的选项是()(3分)A.打深看盛B.绽嵌找炸C.盛植寻放D.开刻见裂
16.历来的文人对桐花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请举例回答(4分)
17.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淡紫粉白的花朵,又多又大,如垂挂着的铃铛,紫风拂拂,响声叮零
18.桐花的开落给了作者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相关句子,写下给你的启迪(3分)
(三)现代文阅读II(15分)吃元宵
①吃元宵,就要吃“滚元宵”这个“滚”宇,当然不是机器“滚”出来的,而是纯手工的传统“滚叩去现在的市面上,元宵五彩缤纷,讲究一个好卖相,味道也是成成辣辣多味化但我以为,元宵还是色泽洁白的纯正,香香甜甜的原滋味好
②一碗滚元宵,吃的就是老味道每年正月十三,朋友都会坐在一家汤面馆里等我,这家汤西馆是我们常去的地方老朋友、老地方、老味道,这是我们十几年不变的约定--吃滚元宵她坐在靠窗的桌边,桌上摆着两只青花瓷碗,碗里冒着腾腾热气,碗沿露出一把白色的汤勺,几只圆溜溜的元宵安卧在黏稠的汤汁里,经汤汁一滋润,真是珠圆玉润我最喜欢肴朋友搅动勺子,捞起一个,咬上一口,不等地说筋道,那藏在元宵里多彩甜蜜的馅儿就流淌出来,那些芝麻花生桂花泥混杂的芳香立刻就散发出来,弥漫在空气里……还没吃,我就感觉我的眉梢嘴角都是甜的,衣裳头发都是香的在元宵时节,据说这家汤面馆每天要卖出上百碗的滚元宵
③每年过了初十,这家老店就开始忙活滚元宵,一滚,就是二十年从我儿时到现在,每年临近元宵节,这里就热闹起来,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购买元宵,现场滚元宵的场景更是壮观,一群头戴白帽、身穿白工作服的师傅,橹起袖子,泡米、淘米、晾米、磨米、翻炒、熬糖、做馅、沾水、滚制、包装……分工有序,这种费工费力的老手艺,让走过路过的市民不由自主地驻足围观,还流行一句“买不买,吃不吃,饱饱眼福也幸福”
④当地百姓最爱吃的是桂花元宵,师傅们做的自然是桂花馅居多桂花要在八月采摘开得最艳丽的,酿成桂花酱备用桂花馅料一般有六味芝麻、花生、桂花酱、白糖、冰糖、糖稀除了白糖,其他五种都要加工这可够师傅忙碌的了负责翻炒芝麻、花生的,用无油的炒锅以中火焰炒,这是检脸炒技的时候,炒浅了,香味出不来,炒过了,味就重了所以,内行的炒货师傅是闻香就出锅,晾凉,用擀面杖碾碎碾冰糖的师傅,只管碾得很碎就行然后两人将碾碎的芝麻、花生、冰糖、白糖会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再加入桂花酱掺和,闻到桂花香即可
⑤熟糖稀真是个技术活,糖稀化稀了,馅就是稀的,切成块了,又会坨到一块;糖稀少了,馅就是酥的,那滚出来的元宵就会裂口所以,热糖稀的活,落在老师傅身上老师傅将化开的糖稀倒入前五种馅料里时,绝对适量又适温,那样的糖稀,才可将汇总的馅料很好地粘到一起这时,老师傅将粘好的桂花馅料放入一个木质模子里,开始来回擀压,压得结板成形了,揭掉模子,晾凉晾又是一门学问,晾干了,馅一切就碎了,晾得不够,切不成形而老师傅拿捏得正好,一簸箕一簸箕的桂花馅团子出炉了看其色,闻其香,特别诱人,让围观者直咽口水
⑥加工糯米粉的师傅也正在展示他们的技术活,将早已浸泡淘洗好的优质糯米打捞出来,控干水,放入石碾子那石碾子通过人力的转动,碾出来的粉是湿乎乎的,很细很细,过筛时,从筛孔漏出的粉真是细如丝,白如雪,这样的粉才具有滚元宵的条件据说,一斤糯米粉,能滚制五十颗元宵
⑦到了滚元宵环节,几个师傅一人一个簸箕,开始滚制,将桂花馅团子过水,放入盛有糯米粉的簸箕里摇滚,滚一道,过一道水,再滚一道,再过一道水,让馅团子相互碰撞,与簸箕碰壁,这是滚元宵的“碰术”,这样滚出来的元宵,久煮也不露馅,经六过六滚,元宵越滚越大,越滚越圆一颗纯手工的滚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可以完成
⑧这么地道的滚元宵,下水一煮,吃起来,不粘牙,有嚼劲,且软糯香甜下油一炸,金灿灿的,一吃,脆脆的,甜甜的,香香的,又有嚼头
⑨我以为,元宵节不吃元宵,那就像没有过元宵节;吃元宵不吃滚元宵,那就等于没有尝到元宵的原汁原味
19.品析第
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我最喜欢看朋友搅动勺子,捞起一个,咬上一口,不等她说筋道,那藏在元♦♦宵里多彩甜蜜的馅儿就流淌出来,那些芝麻花生桂花泥混杂的芳香立刻就散发出•••来,弥漫在空气里……
20.文章第
③段画线句子从描写角度看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4分)
21.文章记叙了桂花元宵的制作工序,主要包括、、几大环节,其中记叙最详细的是o(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说“元宵节不吃元宵,那就像没有过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已成为一种习俗,其实元宵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下列诗句与元宵节有关的一项是()(3分)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D.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写作(50分)
23.题目温暖浸润我心要求请根据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不要出现具体人名、校名。


